赛后混采区的空气总是很微妙,赢球了自然一片祥和,输了球嘛,多数球员会用外交辞令应付过去。但周三晚上的这场欧冠平局后,埃尔林·哈兰德显然没这个心情。他带着一脸毫不掩饰的怒气冲着镜头开火,那种感觉,就好像球队不是2-2战平了摩纳哥,而是输了个0-5。
“我很火大,”他对着英国电信体育的记者说,“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火大。这根本不够好。”这种不加修饰的用词,对于一个顶级球星来说,在公开场合并不多见。多数时候,他们会谈论“团队精神”、“从中学到教训”、“向前看”。哈兰德没走这条路,他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。
老实说,只看数据统计,曼城似乎不该只拿到一场平局。上半场他们一度把比赛变成了半场攻防演练,控球率高达71%,全场轰了18脚射门。但足球这东西,有时候数据会骗人。或者说,数据只讲了一半的故事。另一半故事是,他们挥霍了太多机会,没能提前杀死比赛。
到了下半场,场上的能量感完全变了。摩纳哥那边明显更敢投入兵力,而曼城则显得有些松懈,或者说是疲惫。这种状态的滑坡,最终导致了第90分钟的那个点球。前热刺球员埃里克·戴尔罚进点球,把比分扳平。这个结局对曼城来说,确实像吞了只苍蝇。
哈兰德的愤怒,一部分源于团队表现,另一部分,恐怕也和他自己的比赛体验有关。全场比赛下来,他只有17次触球。这是个什么概念?在所有打满90分钟的非门将球员里,他是最低的。一个应该在禁区里兴风作浪的终结者,大部分时间都在“隐身”。当记者把这个数据抛给他时,他那种不耐烦的态度几乎要溢出屏幕:“我不在乎那个(触球数),我只是在做我的工作。现在我脑子里想的不是这个。我现在,就像我说的,很火大。”
这倒是他一贯的风格,他评价自己的标准从来不是个人数据,而是球队的胜利。可话又说回来,一个前锋全场只有17次触球,这本身就说明球队的运转出了问题,中场和前场的连接大概率是断开了。他嘴上说不在乎,心里不可能没有想法。这让我想起一些过去的顶级中锋,当球队无法给他们输送炮弹时,那种在场上的焦躁和孤立感是共通的。
至于那个决定比赛结果的点球,争议也不小。尼科·冈萨雷斯在禁区里解围时抬脚过高,虽然先碰到了球,但鞋钉似乎也带到了俯身冲顶的戴尔的头部。哈兰德被问到时,回答得有点阴阳怪气:“我没看见。我猜你要是踢到别人脸了,那应该就是个点球吧。”
他的队友贝尔纳多·席尔瓦的情绪就缓和多了,甚至还有心情开玩笑。席尔瓦说自己也没看清,然后一转头正好看到戴尔本人走过来。俩人相视一笑,席尔瓦对着记者就乐了:“他可是以跳水闻名的!”戴尔也挺大方,笑着承认那个判罚不是那么绝对,但也坚持冈萨雷斯的脚确实碰到了他的头。这种球员间的互动,算是紧张气氛里的一点调剂。
不过,席尔瓦的玩笑冲不淡哈兰德的怒火。对于曼城这种级别的球队,一场本该稳稳拿下的欧冠小组赛,最后时刻因为自己的问题被逼平,这感觉和输球没什么两样。哈兰德的反应,其实是这家俱乐部现在心态的一种折射。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已经到了一个极高的标准,任何一点瑕疵都会被放大。这种内部的驱动力,有时候比教练的战术板还管用。只是不知道,这股火气,是会成为下一场比赛的动力,还是会在更衣室里引发一些别的什么。反正我是这么看,一个对平局都如此愤怒的头号射手,对球队来说,长远看总归不是坏事。
股票去哪里开户比较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