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复杂的金融环境中,银行理财市场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,这正在成为市场人士的共识。随着2025年上半年落下帷幕,银行理财市场的表现成为投资者关注焦点。通过近期公布的数据来看,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,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出规模增长与收益分化的显著特征。
规模稳健攀升
市场活力持续释放
普益标准的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6月末,全市场共存续理财产品4.23万只,存续产品规模达30.97万亿元,较去年底上涨3.4%。在经历今年4月和5月突破31万亿元规模的大关后,或是由于季末回调等原因,6月末规模稍有回落。
存续的30.97万亿元理财产品中,现金管理类产品6.85万亿元,占比22.12%;非现固收类产品仍为主流地位,存续规模达23.4万亿元,占比75.57%;存续混合类、权益类产品规模分别占比2.08%、0.09%,二者存续规模合计0.67万亿元;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规模占比0.05%。
业内人士表示,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行业规模较快增长,主要受多方面因素推动。首先,债市走牛带动固收类产品收益回升,叠加资本市场回暖,“固收+”产品保持较高的收益率,吸引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;其次,季末资金回表与季初资金出表的季节性规律推动规模修复,叠加银行加大营销力度,现金管理类、短久期产品成为扩容主力;再次,理财子公司通过优化信用债配置、量化投资等策略提升收益,加速新产品发行,强化了增长动能。
结构失衡加剧收益分化显著
在产品结构方面,市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失衡状态。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占比降至22.12%,连续三年下滑,规模收缩趋势明显。主要原因在于底层资产收益走低,使得现金管理类产品吸引力下降,被短久期固定收益类产品、货币基金等分流。同时,理财公司推出的日开型、最短持有期理财产品等,同样能满足投资者灵活申赎需求,也对现金管理类产品造成冲击。
收益率方面,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全市场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.4%,较2024年末下行22个基点,呈现结构性分化与普遍承压的双重特征。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1.5%,较上年末下降4.5个基点。权益类产品,收益率下降378个基点至1.81%,商品及衍生品收益率-1.72%,大幅下降349个基点,反映出股债双杀与大宗商品震荡对高风险理财产品的冲击。
混合类产品收益率成唯一亮点,平均收益率为3%,较上年末上涨0.66个基点,反映了股债灵活配置策略在震荡市中显现出相对优势。
从风险偏好来看,在30.97万亿元存续规模中,超九成资金集中于低风险领域。R1产品占据27%份额,成为流动性管理核心工具。
产品发行聚焦固收
投资风格趋于保守
2025年上半年新发理财产品1.55万只,初始募集资金3.18万亿元。固收类产品新发数量占比97.65%,募集规模占比97.7%,延续主流地位。运作模式上,新发封闭式产品占比76.5%,募集规模占比94%,延续2024年下半年趋势。这一方面反映出投资者在低利率和资产收益下行环境中,更愿牺牲流动性以获取相对更高回报;另一方面,封闭式产品更有利于理财公司进行中长期资产配置和流动性管理。
总体来看,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增长的同时,也面临产品结构优化和收益率提升的挑战。业内人士表示,银行理财应顺应客户投资需求,进一步加大“固收+”等含权产品的拓展力度,以此来提升投资收益、增强产品竞争力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需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,合理选择理财产品;而理财公司需进一步创新产品和投资策略,以适应市场变化,满足投资者需求。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李滨
股票去哪里开户比较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